志愿者要求: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志愿服务工作相关规定,无违法犯罪记录;
2.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须经其监护人同意。
3.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期间能够保证相对固定的服务时间;
4.具备开展志愿服务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素质;
5.具备志愿服务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具备岗位所需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识。
上岗须知:
1.遵守上岗要求:做到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文明礼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肃工作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擅自离岗、随意请假等;
2.积极配合工作:服从岗位安排和调配,服从相关组织方及负责人的管理;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以志愿者身份或者志愿服务名义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3.做好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人身及财务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应及时上报。
4.按时签到签退:到达服务现场后,请及时在“青聚锦官城·城市志愿者”平台签到,活动完成后按时签退。如未按照时间、地点要求签到签退,系统将无法补签。
服务说明活动背景:
随着成都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 2023 年底,全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300 万,占户籍人口 22.8%。在数字化生活全面普及的当下,老年人因智能设备操作不熟面临诸多困境:超 60% 的老人不会使用天府通扫码乘车,30% 在支付宝生活缴费时遇到障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秉承 "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的办学理念,鼓励青年学生以专业技能回馈社区。作为大一青志委员,观察到班级同学具备基础信息技术能力,且周边社区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使用需求迫切,特策划本次 "一对一" 教学活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便利性,同时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目的:
掌握实用功能:帮助 80% 以上参与老人熟练操作 2-4 项智能手机常用功能(如扫码支付、视频通话等),解决出行、社交等高频场景的实际问题。
提升数字技能:通过互动教学和实操训练,使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基础操作逻辑,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促进代际融合:搭建青年学生与老年人的沟通桥梁,形成 "学生小老师 + 老年学员" 的结对模式,增进代际理解与互信。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活动前 3-5 天)
对接社区与招募人员
1.联系社区确定活动场地(如社区活动中心),通过社区通知招募 20-30 名老人参与。
2.班级内招募志愿者,简单培训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如微信、扫码支付)和沟通技巧。
物资准备
准备教学材料:打印《智能手机常用功能图解》。
活动当天(9:00-12:00)
基础教学(60 分钟)
手机入门:讲解开关机、连接 Wi-Fi、调大字体 / 音量等基础操作。
常用软件:演示微信加好友、视频通话,支付宝扫码支付,天府通乘车码使用(结合成都本地场景)。
互动问答:现场解答老人疑问(如 “怎么给子女发照片?”)。
分组实操(60 分钟)
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结对,按老人需求分组练习:
社交组:微信发消息、视频通话、建家庭群。
生活组:扫码支付(模拟超市购物)、预约挂号(演示华西医院公众号)。
娱乐组:刷短视频、拍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总结与互动(60 分钟)
收集需求:发放纸条让老人写下未学会的功能(如 “怎么充话费”),约定后续解决。
合影留念:全体合影,重点拍摄老人操作手机的开心瞬间。
活动总结
整理老人高频问题,为下次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如增加手机清理、防骗知识环节)。